中科丝路新闻资讯

选择年份
  • 全部
  • 2021
  • 2020
  • 2022
  • 2023
  • 2024

关于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诉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事宜的公告

2022.11.21

相关新闻


政策资讯:

-挖掘数实融合新动能

-“数据二十条”落地 千亿级数据要素产业链或迎快速发展

专家观点:

-杨学山:数智化转型的方向和特征

行业动态:

-中国信通院发布《全球Web3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

中心动态

-基于系绳弹丸系统的太空初捕获研究获进展


政策咨询


挖掘数实融合新动能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这些都为数字平台创新发展进一步明确了预期。

作为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等新型生产资料的组织者,数字平台是数字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数字平台赋能数实融合的要义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大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以数强实”。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远程交互等软硬件技术持续突破,数字平台“以数强实”将迸发更大能量,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重要驱动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是数实融合重要的技术来源、应用场景和产业阵地。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两翼,在“以数强实”的逻辑下促进数实融合,亟需进一步提升数字产业规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让数字平台更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数据、人才以及深挖应用场景等方面优势,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赋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数字平台既关乎产业发展,也关乎营商环境。其为传统产业模式带来重塑机遇,也对平衡发展与治理提出全新要求。这就要求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多措并举,统筹做好行业监管、创新激励和开放保障等环节,为数字平台更好地“以数强实”保驾护航。

一方面,要激励高水平探索,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从政策的角度出发,应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行业案例予以肯定。近年来,一些数字平台在芯片、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的开拓创新,在人工智能、数实融合、科技投资等方面的努力,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深耕,为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其中更不乏高水平创新探索。近期多家国企与数字平台合作,有望发挥各自在资源、技术、机制等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形成合力,从而提高业务聚合度,加强客户价值渗透,拓展所在行业的产业链条。要立足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角度,这代表了数字经济具体应用方向,也是产业界携手共享创新的有益探索。

另一方面,立足高水平开放,开拓数字科技新空间。当前,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被“卡脖子”,这就要求包括数字平台在内的各行各业,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此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我国巨大消费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在扩大开放中强化自主科研能力。通过高水平监管提供持续保障,充分发挥其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深入促进数实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


“数据二十条”落地 千亿级数据要素产业链或迎快速发展


1220日,数据二十条落地后的第二日,数据产业相关板块表现活跃。同花顺数据显示,当日数据中心、数据安全、大数据、数据确权、数据存储等板块多股上涨,吉宏股份、佳力图、安妮股份等个股涨停,杰创智能、*ST紫晶等个股涨超10%,福能东方等个股涨超5%

12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出相关意见。《意见》提出20条举措,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治理四个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因此也被业内称为数据二十条

数据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称“CIC工信安全)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要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分别为14.7%0.83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市场空间方面,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并且在十四五期间有望保持25%的复合增速。

近段时间,数据要素相关政策和制度密集发布。12月初,财政部起草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意在加强企业数据资源管理,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进入到了具体落地阶段。财通证券分析师杨烨表示,数据二十条是国家出台首个把数据要素上升到社会生产要素顶层制度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开创意义。数据要素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土地,将在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扮演最底层的驱动角色。

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各地陆续成立数据交易机构。根据CIC工信安全统计数据,截至20228月,全国已成立44家数据交易机构。记者注意到,部分数据交易中心有上市公司参股,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东本身具备一定IT基础设施集成、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能力,可在数据交易所建设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例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万达信息等7家上市公司参股了上海数据交易所有限公司;广电运通参股了广州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华扬联众则连续参股了山东、安徽、上海等地的数据交易机构。

机构认为,受益于法规标准持续完善以及生态持续扩容,数据要素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中金公司分析,随着企业及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资料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伴随着近期政策密集释放,相关建设进程有望提速。数据产业链包括存储、分析、流通、运维与安全五大核心环节,包括作为关键技术提供者的相关软件厂商、国内IT运维头部厂商等数据产业链关键环节龙头公司有望受益。华西证券则表示,在政策、生态、市场等多重驱动下,数据交易有望成为数据要素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流通等环节有望受益。财通证券认为,未来,数据产权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公共数据授权使用、数据交易场所建设、数据治理等主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政策及标准还需持续完善,数据安全、安全监管、防范数据流通交易风险可能成为产业早期加速发展的重中之重。


专家观点


杨学山:数智化转型的方向和特征


杨学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教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下,我们又处在历史的变革之中——百年即变正在进行中。身处其中不免被表象所迷惑,如何从复杂多变的现象中找到本质规律和方向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弯的》、《浪潮之巅》这三本书我建议大家可以反复阅读。

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世界正连接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世界是弯的》这本书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写的,体现了世界前行是坎坷不平的,是价值和利益在界定着很多的行为。而《浪潮之巅》是讲IT企业百年之中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在未来已来的当下,我们现在看到的真的会在未来存在吗?1969年有日本学者预测50年以后,也就是2019年的世界排名,但事实上几乎全错,而在1980—2050年的图上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逐步东移,目前来说,这个趋势大体没有问题,所以说,在变革之中看未来是十分困难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10个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1、新的经济形态必然产生。


数字经济是从信息经济脱胎而来,信息经济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40年,联合国贸发组织在2017年把信息经济两年度报告改为数字经济,下一个经济形态,有人称为智能经济,但是具体是什么,要看未来的走势。


2、新的经济形势一定会来。

支撑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在发生变化,并且有两个核心特征,一是数字技术或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合在一起,二是物质、材料、能源和素质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资源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发展一定会产生新的经济形态。

新的经济形态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工业社会带来了物质产品,新时代带来了数字消费品,新的经济时代会带来新的产品,叫纯数字消费品,带来新的产业,叫纯数字消费产业,并且和原本的第一/二/三产业并列,出现第四产业。

但是第四产业不能替代一/二/三产业,还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赋性一/二/三产业,社会提供了新的消费品,当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数字消费品将会不断的增加。


3、信息网络。

从100多年前电报网的诞生到如今5G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的发展翻天覆地,我们面临的问题和主要矛盾也在改变。在泛在和高速之间,主要矛盾是泛在;在地面和空中之间,主要矛盾是上面,带宽的需求对于绝大部分应用来说已经到了天花板。


4、梅特卡夫定律。

很多人认为网络节点多了,效益就好,但网络节点作为定量,实用性是极低的,这和数学函数的道理很像。在现实社会中只有极少数的才符合梅特卡夫定律,它的定性一般成立,但在产业领域定性也不成立。因为很多网络在诞生时节点就是确定的,不能增加、不能减少。


5、计算和算力。

计算在摩尔定律支撑下不断发展,计算无处不在,并且在不断普及,和网络泛在一样是当前的主要矛盾。云计算展示了新一代计算能力机器新的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


6、摩尔定律。

放眼看去当下计算能力的需求已经接近天花板,日益增加,但实际上人们对计算的能力需求、性能需求、应用需求远远不止。


7、消费互联网逐步走向成熟,百花齐放。

消费互联网是撬动数字经济和民生的主要领域。互联网不是为互联网大厂提供的,终端用户也不是净为大厂用户用的,互联网业态是大、中、小、微并存。


8、数字经济主战场。

消费互联网、ToB、ToC,本质上是不同的。ToB主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9、数字经济的特征:融合和具体化。

所谓融合,是指我们的平台需要把人、物都关联起来;具体化是要在特定场景下形成解决方案。


10、人工智能。

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缺一不可,且越是前面越是基础。四化并举,才能对产业发展、企业发展产生核心价值。


行业动态


中国信通院发布《全球Web3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赋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布局。Web3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探索方向之一,以区块链、共识协议、智能合约等为起点,改善数据创造者与平台之间的关系,让用户掌握自己的数字身份和数字资产,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力。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全球Web3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



报告剖析了Web3的产生原因和典型特征,重点从技术、开发、部署、应用、产业等视角进行框架研究与分析,并研判了Web3演进趋势和主要挑战。


报告核心观点


1. Web3不只是互联网应用层的简单创新,可能会带来互联网体系架构整体性演进和系统性升级。Web3是在区块链等技术出现后的下一代互联网框架探索,通过共识协议、加密通信、智能合约、分布式应用等创新设计,重构互联网应用生态,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但Web3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与产业的定义尚未完全固定,发展路径存在不确定性。

2. 在技术视角,Web3初步形成“四层两化”的基本框架。其中,设施层基本复用了现有承载网络,基础层主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信任网络,扩展层通过“胖协议栈”设计来丰富共性服务,为应用层提供更多能力支持。同时,Web3通过数字对象资产化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和配置提供技术赋能,通过数字身份标识化为全网统一的数字身份和分布式的细粒度认证提供实现机制。

3. 在开发视角,Web3通过五类工程要素组成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框架。其中,基础设施是由多个区块链系统组成的分布式底层网络;组件工具是上层应用与底层基础设施交互的桥梁;交互界面是Web3应用的呈现方式,通过前端框架实现;用户入口是进入生态的起点,通过数字钱包进行身份签名认证并与应用进行交互;部署环境是代码托管和内容存储环境,用于其他组件部署和运行。

4. 在部署视角,Web3将构建数据驱动、自主管理、分布互联、安全可信的新一代互联网。在计算方面,对网络带来新的算力需求、计算调度、算网协同;在存储方面,逐步构建数字资产激励下的分布式网络存储设施;在通信方面,数字身份等技术将推动网络内生的安全通信。

5. 在应用视角,Web3分布式应用的核心理念是由数据驱动的价值分配和价值流动。Web3应用的基本模式是由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分布式网络来保障数据的确权属性,由智能合约驱动自治的运行规则来让应用生态中的所有数据贡献都能以数字资产的形式捕获价值,并最终形成从数据权益化、权益资产化到资产流通化的价值闭环。

6. 在产业视角,Web3创新性的形成了以数字资产为媒介的经济空间,但全球Web3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规模和成熟的模式。多国政府均对Web3发展高度关注并保持积极探索,标准化组织正在围绕分布式标识、数字资产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Web3投融资规模与数量均保持持续增长,互联网企业与来自其他行业的企业都在通过Web3寻找新的产业机遇。


报告目录


一、 Web3基本认识

(一)Web3的产生原因

(二)Web3的典型特征

(三)Web3的经济空间

(四)Web3的意义


二、 技术视角:Web3协议栈及其关键技术

(一)L1:基础层

(二)L2:扩展层

(三)数字身份标识化

(四)数字对象资产化


三、 开发视角:Web3研发框架与核心要素

(一)基础设施

(二)组件工具

(三)用户入口

(四)交互界面

(五)部署环境


四、 部署视角:Web3对数字基础设施影响

(一)Web3部署对计算的影响

(二)Web3部署对存储的影响

(三)Web3部署对通信的影响


五、 应用视角:Web3应用模式与典型场景

(一)金融科技方面:建立多方信任,提高资产流通

(二)内容创作方面:衍生创作经济,重构价值分配

(三)游戏娱乐方面:建设交互世界,变革游戏规则

(四)文化创意方面:实现数字确权,激发藏品价值

(五)社交模式方面:重塑社交图谱,促进信息互通


六、 Web3产业发展

(一)国家政策对Web3产业的支持

(二)标准组织对Web3产业的引领

(三)资本市场对Web3产业的推动

(四)企业应用在Web3产业的探索


七、 Web3演进趋势和挑战


更多精彩,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中心动态


基于系绳弹丸系统的太空初捕获研究获进展


随着太空卫星数量的增多,催生出新的空间在轨服务需求,包括在轨服务/维修、太空垃圾清理、抓捕等相关技术。为实现太空操作的目的,高效率的抵近、接触技术成为关键。本研究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进行初捕获,为后续精确调姿与抵近做准备,可降低飞行器对工质和能源的需求。

接触式空间捕获方案分为刚性捕获和柔性捕获两大类型。机械臂捕获等刚性捕获已在在轨服务任务中使用。柔性捕获具有捕获范围大、捕获时冲击力小、折叠后节省存储空间等优势,但多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柔性捕获的机构多数属于系绳系统。已有较多关于系绳弹丸系统在重力场下的缠绕动力学行为的研究,而在太空中,鲜有关于系绳弹丸系统的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空间材料物理力学课题组对实际的太空捕获场景进行简化建模,通过运动的分解与叠加分析了系绳弹丸系统缠绕过程的运动学特征,得到了弹丸的轨迹方程。研究通过单元的受力分析,得到了不同摩擦系数下卫星受力、目标对象受力的详细特征,讨论了极值时间、奇异性、方向角、振荡行为的相关问题。研究考虑绳子张力和缠绕时间的两个限制条件以及安全缠绕圈数,提出了成功捕获需要满足的弹丸速度、初始绳长的设计方案。该研究提出的初捕获的简化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为更为复杂的捕获情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关研究成果以A simplified model of tethered projectile systems wrapping around targets in space and a preliminary capture scheme based thereon为题,发表在Micrograv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等的支持。


图1.卫星通过系绳弹丸系统缠绕捕获目标对象的示意图。(a)卫星A、目标对象B和B的纵向方向确定的平面π1;(b)卫星A、目标对象B和B的横截面确定的平面π2 。


图2.缠绕圈数n=4的模拟。(a)弹丸运动轨迹;(b)x、y方向的位移随时间变化与理论的对比。


图3.分别用(a)vAB 和(b) LAB代表目标对象信息的缠绕圈数的设计方案。



转载来源:经济日报、 新华网、中国信通院CAICT、中科院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