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丝路新闻资讯

选择年份
  • 全部
  • 2021
  • 2020
  • 2022
  • 2023
  • 2024

关于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诉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事宜的公告

2022.11.21

相关新闻

目录


政策资讯:

-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助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专家观点:

-王耀南院士: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行业动态:

-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中心动态:

-科研人员研制出移动式高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政策咨询


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秋分时节,举世瞩目的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隆重开幕。“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习近平主席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传递着热情友好的情谊,宣示了新时代中国推动亚洲大家庭团结合作的坚定决心,为促进亚洲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助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
近年来,政企对数据分析和决策的时效性要求日益提升,实时数据处理需求在数据分析整体需求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涵盖计算引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数据应用等功能模块,能够处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在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业务洞察和智能决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赛迪顾问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研究中心编制了《2023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研究报告》,报告对2022年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发展现状、市场规模、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研判了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热数据”价值进一步凸显

近两年,数据价值挖掘成为政企关注的重点,传递实时、可用信息的“热数据”价值进一步凸显,实时数据的分析需求正在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金融、物联网和电信等众多领域产生的数据y越发呈现出实时、易失、突发、随机、无线等特征。解决海量数据实时处理和智能决策,成为政企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湖仓一体、批流一体、数据分析与决策一体化平台等技术快速发展,数据实时收集、处理、分析和显示信息的能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推动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快速发展。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方面,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和行业知识的沉淀,将从金融等数字化水平较高的领域向更多领域拓展。

我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增速较快

1.大数据软件产品市场规模与结构。大数据软件产品包括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其他软件等相关软件集合。其中,基础软件是指能够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支撑的软件,涉及集群管理、资源调度、数据存储、数据治理、计算分析、数据建模等软件;支撑软件是指在大数据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到的支撑软件开发的工具和集成环境、测试工具软件,涉及建模软件、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各类接口软件和工具组等;应用软件是指面向数据应用需求的软件,涉及数据挖掘、加工、管理、交易流通、可视化、BI和机器学习等软件;其他软件主要是指数据安全等软件。2022年,大数据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市场占比分别为10.5%、9.3%、70.6%。
大数据基础软件涉及集群管理、资源调度、数据存储、数据治理、计算分析、数据建模等软件。2022年,大数据基础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11.7亿元,市场增速为25.8%。未来三年,在数字中国建设、数字社会治理等需求的推动下,大数据基础软件仍将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25年,大数据基础软件市场规模将超过420亿元。
2.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规模。2022年,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规模达到102.3亿元,市场增速为26.3%。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仍将保持较高增速,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7.3%。
3.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行业结构。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化集中态势,其中金融、电子商务、电信市场需求最大,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7.2%、19.5%和9.2%,合计占比达到55.9%。另外,网络安全、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对实时数据分析也具有较高需求,也是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的主要应用行业,市场规模占比分别达到8.5%、6.1%、5.2%和3.4%。
4.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区域结构。从区域发展情况来看,华东、华北和中南是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规模最大的地区,占比分别为33.1%、23.2%、21.6%,合计占比超过75%,市场规模分别达到33.9亿元、23.7亿元、22.1亿元。未来,华东、华北、中南地区仍将在中国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市场中保持领先。


AI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


随着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数据量和类型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时,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实效性也将越来越重要。未来,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热”数据处理将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事后处理和分析将在流批一体等技术的推动下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的实效性。
二是AI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批流一体计算、图计算、复杂指标计算等相关技术将越来越需要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
三是云服务推动实时智能分析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将会与云计算结合为中小企业服务。
四是向一体化智能决策平台不断演进,数据增强分析、增强智能和自动决策一体化平台将成为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的重要发展方向。
五是时序数据处理成为批流一体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时序数据能够简化模型、减轻计算量,对提升大数据的实时智能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专家观点


王耀南院士:抢占工业互联网制高点,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9月16日,在2023年世界计算大会—先进制造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表示,智能制造正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而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未来要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抢占工业互联网的制高点,支撑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王耀南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方向的科技革命席卷而来,智能制造正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王耀南强调,作为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关乎我国未来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对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数字中国,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需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王耀南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5G、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在工业中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构建起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形虑实体联网、数据联网,以及服务联网的网络开发平台,为最终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能生产、制造、管理等提供支撑服务。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以生产要素互联为基础,发展感知、分析、决策、控制、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物理深度融合应用,形成数据驱动的工业智能应用。而工业互联网的体系架构主要有智能设备层、网络互联层、决策控制层、工业应用层等,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感知、互联、计算、控制、管理等。不过,王耀南指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局限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单一领域,自主可控程度低、联网范围小、控制效果差、感知能力弱、传算效率低、智能管控难等问题较突出,亟需提升现有制造业中工业互联网的自主可控与智能化管理。为此,王耀南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发展建议。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内、外网建设改造,加快专业型平台、特色型平台、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核心软硬件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安全,共同研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技术和产业体系,抢占工业互联网的制高点,支撑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二是深度推进“智感、效联、高算、协控、精管”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低延时网络传输协议、边缘计算等下一代技术的研发,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权。三是将工业互联技术、模式等与各行业生产实践、行业特性、知识经验紧密结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智能工厂示范工程,推广虚拟工厂、云工厂等新型制造模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四是将工业互联网技术纳入相关学科建设体系,着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科研带头人,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加强中小学校、科技馆等开没工业互联网兴趣课堂,进行展示、宣传和推广。



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智能“防跌衣”通过芯片感知可自动实现跌倒监测,智慧窗帘在雨天能感知湿度自动关窗,智能眼镜通过“读”图帮助视障人群“看”见世界……在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展馆里,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尽显科技魅力,人们真切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想象智慧生活的未来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向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致贺信时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新活力、新动能。
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可以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通过“线下生产+线上数据分析”模式,传统产业能够在规模化生产之外,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先生产小批量产品投放市场,再通过数据分析细分需求决定是否扩大生产。这种“轻资产、快反应”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增加了产品研发、制造和流通的弹性,能帮助解决传统供应链模式下机会成本高、运转周期长等问题。这样的生产变革,能够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是一种更加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能让中小企业以“小单快返”的新模式轻装上阵,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数字技术驱动,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协作化程度,能促进传统产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为了缓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阵痛”,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共同培育行业数字化新生态。比如,有的云平台为超过5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周期服务,突破原有组织、技术、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隶属于不同组织的工程师协同推进这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效解决他们缺资源、缺技术、缺人才、缺方案等难题。
借助数字化力量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能为实体工厂带来质的改变。比如,浙江省杭州市一家电梯工厂实现智能升级后,目前已经可以做到2分钟生产1台电梯。在生产端,可通过数字平台对产品进行从设计到发运的全过程在线质量监测和管理,实现制造效率、质量等级与环保效益的多重提升;在售后端,可借助“工程大脑”,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时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捕捉,以最快速度维修,确保电梯正常运行。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既能推进企业设计、生产、制造、运输、服务、售后等全流程变革,也有助于推动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的新引擎。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走深走实,就能不断催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事物、新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中心动态


科研人员研制出移动式高效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李浩、尤立星团队等研制出基于小型液氦杜瓦(工作温度4.2K)、在1550nm波段系统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未来开展基于移动平台(机载、车载等)的高性能单光子探应用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在1550nm波段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超导条带光子探测系统》(Mobile 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ion system with efficiency over 70% at a 1550 nm wavelength)为题,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上。


超导条带光子探测器(SSPD,Superconducting strip photon detector)作为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广泛应用于量子信息和弱光探测等领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然而,SSPD的综合探测性能依赖于器件的工作温度(温度越低,系统探测效率越高)。迄今为止,高效率的SSPD系统通常需要使用GM制冷机(T≤2.5 K)、吸附式制冷机(T≤0.85 K)甚至更低温度的制冷机。这些系统的质量、体积、功耗等成为限制SSPD在机载等移动平台应用的关键原因。若能在4.2K工作温度实现高效率SSPD,便可利用小型液氦杜瓦构建小型、低功耗、短时工作的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为无人机、航空等移动平台应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SSPD的光响应性能与超导薄膜材料的无序度密切相关。利用高无序超导薄膜材料调控技术实现面电阻更高的超导薄膜材料,增强SSPD的探测灵敏度是提升SSPD工作温度的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面电阻超过600Ω的NbTiN超导薄膜材料实现了4.2K工作温度近饱和探测效率的SSPD。同时,该工作研发制造了SSPD专用的小型液氦杜瓦,结合基于电池的低功耗电路模块,实现了探测效率超过70%的移动式单光子探测系统。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扬帆计划”等的支持。

▲(左)液氦杜瓦的系统图;(右)移动式SSPD系统探测效率和暗计数性能曲线




转载来源:新华网、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工业互联网世界、望远智库预见未来、 中科院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