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护航数字经济 2022数据安全技术大会加快落地应用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数据已经成为新时代下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资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石油”。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得到全社会的关注,2021年9月1日《数据安全法》的正式施行,为我国的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顶层设计,在《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我国数据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数据安全保护,离不开管理和技术的有力支撑。9月6日,2022数据安全技术大会暨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指导,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数据安全技术工作部和天空卫士联合承办。
大会聚焦数据安全,以“以全新的技术 推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技术落地”为主题。会上,多位专家对数据安全技术的创新发展分享了最新思考和成果。会议主办方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叶红、副主任陈晓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对推动数据安全的落地应用提出了可行建议。
聚焦数据安全技术 护航数字经济发展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少林表示,数据安全威胁治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只有筑牢数据安全基石,才能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旨在推动数据安全技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在当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强调,数据安全是护航数字经济发展引擎的关键,是数字时代构筑新优势、领先新赛道的前提。希望以大会为契机,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人才的优势和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促进数据安全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新一代数字安全生态,助力数字安全技术创新发展,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数据安全初见成效 专家献策推进落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叶红表示,当前社会已经形成数据安全保护的氛围和共识,数据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从合规性驱动,到数据价值越来越凸显,都让企业主动去关心数据安全工作,这必将推动数据安全市场的发展。但我国的数据安全工作还刚刚起步,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晓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在数据安全顶层设计、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新的风险不断产生,还要进一步建立数字安全的底线思维,围绕“三法一条例”,健全和完善数据安全配套的法规标准体系建设。
对如何加快数据安全工作的落地,叶红认为,应进一步树立数字安全底线思维,围绕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数据安全配套体系建设,理清数据安全责任的边界,强化监管职能,压实主体责任。第一要普及数据安全法律意识,加强数据保护能力建设;第二是加紧落实《数据安全法》的配套措施,给予业界指导;第三要鼓励产学研加快研制数据安全保护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如人工智能、隐私计算等,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陈晓桦表示,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应用,进一步梳理和制定标准和规范,例如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数据跨境传输、跨境安全评估的细则;同时,要加强研究实用的、管用的、有效的数据安全技术;此外,还需要做好数据安全的服务,如第三方测评等,加强全社会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人才培养。陈晓桦强调,要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开放共享,让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
加强创新技术应用 建设产业融合平台
会上还进行了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数据安全工作部的启动仪式。叶红介绍,中国信息协会信息安全专业委员的工作宗旨是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在国家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的形势下,信安委积极投身到数据安全保护工作,于3年前成立了数据安全工作部,将国内优秀的数据安全企业、人才、技术汇聚在一起,打造数据安全厂商共同参与和交流的开放平台,促进数据安全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推动我国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据介绍,数据安全技术工作部将重点面向我国智能制造、金融、汽车、医疗、互联网等行业用户,根据其数据业务发展需要,提供数据安全治理方案、行业研究和政策咨询等多方面服务。
转载来源:中国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