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丝路新闻资讯

选择年份
  • 全部
  • 2021
  • 2020
  • 2022
  • 2023
  • 2024

关于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诉新疆中科丝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事宜的公告

2022.11.21

相关新闻


目  录

政策资讯:

-携手迈向数字新时代——首届中拉数字技术合作论坛在线上举

-为千行各业数字化“插上翅膀”——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感受新风向

专家观点:

-谭建荣院士:工业互联网和数据挖掘的关键与趋势

行业动态:

-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

中心动态:

-微电子所在新型垂直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政策资讯

携手迈向数字新时代——首届中拉数字技术合作论坛在线上举办

2022年7月19日,首届中拉数字技术合作论坛在线上举办。本届论坛以“探索中拉合作新路径 携手迈向数字新时代”为主题,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和拉共体轮值主席国阿根廷国家通信局局长克劳迪奥·安布罗西尼共同主持,18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通信及相关部门代表出席。

张云明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中拉要团结一心、凝聚力量,共克时艰、共创机遇,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发展新机遇,探索合作新路径,共同迈向数字新时代。张云明就深化中拉数字技术合作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搭建平台,加强经验交流与政策协调;二是创新发展,打造数字技术合作新局面;三是开放合作,营造良好数字发展环境。

安布罗西尼表示,拉方欢迎中方所提倡议,愿与中方进一步深化数字技术合作。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与会代表表示愿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共同推动中拉数字技术合作与发展。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就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5G、电信普遍服务和无线电频谱管理等多个领域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和对话。论坛通过了《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数字技术合作论坛联合声明》,就中拉数字技术领域合作达成丰硕成果共识。


携为千行各业数字化“插上翅膀”——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感受新风向


观众在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巡礼展专题馆参观(7月22日摄)。


 新华社福州7月24日电 题:为千行百业数字化“插上翅膀”——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感受新风向

 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关乎消费领域革新的多款数字人民币智能终端产品吸引许多观众驻足,现场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便捷。

 在数字化浪潮下,数字消费、智能制造、5G应用等数字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一批批数字产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观众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参观腾讯云全栈解决方案沙盘(7月23日摄)。


“数字人民币对于我们而言,是战略性机遇。”新大陆创新发展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林林表示,新大陆在金融支付终端领域,是全球位居前列的POS设备供应商,当前正积极加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发工作中。

随着数字化场景越来越多,数字应用领域相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也在不断涌现。


 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的5G智慧工厂-智能生产规划方案沙盘(7月22日摄)。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表示,数字应用正在从个人走向行业,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各种丰富的数字应用,已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自动驾驶、远程操控、AI检测等也进入了制造、煤矿、港口等行业和领域。

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湖东工厂,可以看到5G充分融入生产的应用场景:中央智慧工艺感知控制系统、超高速运动全量视频流AI质量检测、全量大数据实时检测、增强现实专家系统、智慧物流等,为工厂装上“聪明大脑”。5G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支撑,为宁德时代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5G应用正广泛铺开。峰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建成142.5万个5G基站;5G用户数达到3.55亿户。

推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变得更加紧密。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的机器人在舞蹈表演(7月22日摄)。


量子云码(福建)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量子云码,是一种防伪溯源技术,可给予每个物品唯一的身份ID。该公司与闽都创新实验室合作,不到一年便成功实现在玻璃、陶瓷等材料上赋码。如今,量子云码技术已服务九牧卫浴、中粮集团等500多家企业。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时代大势,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的战略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在峰会上表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增长极,面对挑战,观念的转变是最关键的,要克服“不想、不敢、不会”的难题,才能探索出成功经验和路径。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大楼和湖东工厂一角(6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


专家观点


谭建荣院士:工业互联网和数据挖掘的关键与趋势


走出工业互联网“无用论”与“万能论”两个误区,以数据挖掘让“数据赋能”。

7月19日,在2022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首站·宁波)暨第二届未来智造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指出,工业互联网存在“无用论”与“万能论”两大误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就是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数据,企业要通过利用好、维护好、保护好这些数据,才能使工业互联网为企业真正提质增效。

当前,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演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成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

谭建荣指出,当前,业界对工业互联网存在两大误区,一种是“无用论”,认为受疫情等多方影响,制造业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解决不了问题;另一种则是“万能论”,认为工业互联网技术对于制造业就像是“包治百病”的良药。

对此,谭建荣认为,发展工业互联网,既要即要反对“无用论”、也要反对“万能论”,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是把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产品设计技术、产品制造技术高度融合的平台,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提升,制造企业是工业互联应用的基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客观认识工业互联网,持续挖掘企业数据价值,才能使工业互联网为企业真正提质增效。

无疑,数据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保障数据安全、增强数据治理水平,为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是社会与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工业互联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产生了大量的工业数据,如何要利用好、维护好、保护好这些数据把数据隐藏的规律和价值找寻,就需要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挖掘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决策。

对此,谭建荣指出,数据挖掘具备六大关键技术。

一是数据挖掘的分类技术。如制造装备故障大数据分类诊断。针对电主轴振动影响加工中心精度保持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震动位移测量方法,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实时测量电主轴的径向加速度及轴向加速度数据,对其进行二次积分实现径向跳动、轴向窜动的实时监测。

二是数据挖掘的建模技术。构建智能制造服务资源、行为、特征的多域云模型,提出基于多域递归的虚拟资源建模策略及相应的虚拟服务资源谱库架构,为智能制造云终端的用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和可重用的虚拟服务资源建模技术。

三是数据挖掘的聚类技随着工业物联化管理和网络化监测的发展,以实时传感数据为基础的高速数据流动分析聚类成为当前数据挖掘处理的关键技术,流式计算系统Storm是一个分布式的实时流式计算框架,能够有效地应对大数据的实时分析聚类需求。

四是数据挖掘的匹配技术。工业知识大数据可拓派生匹配,将工业知识大数据与配置集成结合起来,结合大数据匹配技术开发从复杂机械产品方案设计到整机装配的多参数关联与配置的专用设计系统,构建了包含2000余条专用设计知识和设计知识库。

五是数据挖掘的优化技术。根据云终端虚拟制造资源的计费标准和算法、物理位置、生产能力和范围等自动计算承租的成本、利润等费用,从而选择最优的云制造服务节点,达到生产任务的物流成本、时间等最优化。

六是数据挖掘的可视技术。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产生了大量异构模型数据,如何提取异构系统模型数据隐式信息,并通过异构模型隐式信息可视化融合,实现异构模型转化和共享,成为当前数据支撑产品设计研究的关键。

本次活动以“深化平台应用 加速数字发展”为主题,通过一场平台赋能深度行主论坛、一场数字化转型专题分论坛、一场平台与应用供需专题对接会、一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建设发展闭门研讨会、一场新模式新业态专题展和一场线下产业调研等“六个一”活动,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搭建了官产学研用良好互动的建设性交流舞台,全面展现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图景。


行业动态


中国信通院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

2021年3月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将云计算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实施上云用云行动,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计算作为数字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仍将在未来数年内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并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2022年7月21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2022 可信云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上,中国信通院正式发布《云计算白皮书(2022年)》,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对白皮书进行了解读。


这是中国信通院第八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今年的白皮书聚焦“新经济,上云用云新周期”。上云用云新周期是用云原生改造应用架构,以算力服务为资源调度手段,实现高效、安全、精益上云用云的全新阶段。

白皮书核心观点


1. 新经济下,上云用云发展进入新周期。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反弹,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在新经济的推动下,企业上云用云进入新发展周期,呈现出从资源上云到架构用云、从粗犷使用到精细治理、从功能优先到安全稳定兼顾的发展特点。

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反弹,我国云计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

新经济推动企业上云用云新周期,云计算发展呈现新特点

云计算能力进一步释放,新周期呈现五大新需求


2. 新周期下,云计算发展重点一:云原生行业应用快速普及规模化、系统化建设需加强。云原生在用户侧的应用逐渐深入,但规模化建设应用尚存挑战,企业深度用云过程中,仅应用容器、微服务等单点技术难以支撑规模化应用的场景,需要统筹规划考虑技术架构建设、业务应用改造和系统安全防护多个视角进行体系化的建设。

3. 新周期下,云计算发展重点二:云服务向算力服务演进,助力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算力规模大但人均低,算力资源堆砌难以提供统一服务;算力服务是云服务的升级,体现普惠化、泛在化、标准化特点;产业各方纷纷布局算力服务,新业态已现雏形。

4. 新周期下,云计算发展重点三:云上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技管结合助力能力提升。当前云计算架构引入复杂度,带来新的稳定性挑战;亟需全流程构建稳定性保障体系,系统化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5. 新周期下,云计算发展重点四:云安全聚焦应用新技术理念,迎接上云用云新安全挑战。云计算面临新的安全需要,云上安全机制亟待改进。上云全流程安全体系涵盖三个环节:上云前完善供应链入口管控机制,上云中应用零信任理念构建安全体系,上云后建立统一安全运营能力。

6. 新周期下,云计算发展重点五:云计算重塑IT消费模型,云成本优化势在必行。云计算正在重塑企业IT消费模型,催生可变成本管理等问题,企业云资源效益有待提升,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引入资源动态调度机制促进资源效益提升。


白皮书目录


一、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速反弹,我国保持高速增长


二、我国云计算展现中国特色,产业呈现五大特点


三、云原生技术和能力不断成熟,加速企业IT要素变革

(一)云原生技术生态渐完善,为企业IT要素提供技术保障

(二)云原生能力模型渐丰富,为企业IT要素提供运维保障

(三)云原生深度融合基础设施,促进企业IT要素全面升级


四、云服务向算力服务演进,助力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算力服务是云服务的升级,呈现“三化”特点

(二)算力服务技术快速发展,全新体系雏形初现

(三)算力服务成为算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经之路


五、云上系统稳定性面临挑战,技管结合助力能力提升

(一)系统上云面临多重挑战,稳定性保障迫在眉睫

(二)建设云上业务安全生产体系,完善流程管理机制

(三)构筑全流程稳定性保障体系,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六、云安全聚焦应用新技术理念,构建上云全流程安全体系

(一)云计算面临新的安全需求,云上安全机制亟待改进

(二)上云前完善供应链入口管控机制,规避云计算引入风险

(三)上云中应用零信任理念构建安全体系,保障云上资源可信访问

(四)上云后建立统一安全运营能力,充分释放安全资源价值


七、云成本优化治理势在必行,流程贯穿上云用云全生命周期

(一)云资源浪费现象普遍,优化治理面临挑战

(二)人员、工具和机制是云成本优化的关键要素

(三)云成本优化流程贯穿上云用云全生命周期


八、发展展望

敬请阅读解读PP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中心动态


微电子所在新型垂直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FET)结构设计与仿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垂直堆叠纳米线/纳米片全包围栅(Gate All Around, GAA)互补场效应晶体管(Complementary Field Effect Transistor,CFET),将不同导电沟道类型(N-FET和P-FET)的GAA器件在垂直方向进行高密度三维单片集成。相较于现有主流FinFET与水平GAA晶体管集成电路工艺,CFET突破了传统N/P-FET共平面布局间距的尺寸限制,可将集成电路中逻辑标准单元尺度微缩到4-T(Track)高度,同时将减少SRAM单元面积40%以上,在3纳米以下技术代高密度、高性能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中将成为基础晶体管器件创新架构的有力候选者。


近日,微电子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殷华湘/吴振华研究团队利用业界主流的Design-Technology Co-optimization(DTCO)方法全面探索了CFET的器件架构优势,提出了新型混合沟道CFET(Hybrid Channel Complementary FET,HC-CFET)结构设计和集成方案。该结构能够在单一衬底上,不借助晶圆键合等混合晶向技术,利用SiNx与SiO2的高刻蚀选择比,通过分步沟道形貌刻蚀,实现对N-FET和P-FET首选高电子与空穴迁移率导电沟道的共同优化,即使得N-FET具有(100)沟道表面晶向,P-FET具有(110)沟道表面晶向,从而在同等投影平面下获得最佳的器件与电路性能。该结构设计与集成方案的可行性已通过Virtual-FAB模拟仿真验证。进一步通过精确数值求解预测了全部寄生参数,对比了不同CFET架构下的17级环形振荡器和SRAM单元性能。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垂直集成Fin和垂直集成纳米片的CFET结构(MS-CFET和MB-CFET),新型HC-CFET具有沟道晶向与空间布局优势,展现出更高的工作频率以及更优的噪声容限窗口,以及在高度微缩的高性能CMOS集成电路应用上的巨大潜力。


该成果近日以“Investigation of Novel Hybrid Channel Complementary FET Scaling Beyond 3-nm Node From Device to Circuit”为题发表在《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电子器件学报》期刊上(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69, 3581 (2022), DOI: 10.1109/TED.2022.3176843),微电子所博士生罗彦娜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微电子所殷华湘研究员、吴振华研究员为该文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原文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789149)



(a)HC-CFET结构示意图,以及仿真对比的17级环形振荡器(b)归一化频率特性和(c)归一化能耗特性与6T-SRAM单元(d)归一化噪声容限特性和(e)读操作瞬态特性



转载来源: 国际合作司

新华网

工业互联网世界

中国信通院CAICT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院、先导工艺研发中心